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  • 景区推荐
  • 2017-06-21 12:09:25
  • 来源:admin_lsxxzx

  宋武惠王(后追封韩王)曹彬故里碑,位于河北省灵寿县岗头村,是岗头村曹氏后人分别于清康熙十七年(1678)和光绪二十二年(1896)为北宋开国元勋曹彬所立。据《灵寿县文史资料》考证,该碑共有两通,在原小东关接官亭和岗头村各立一通,曾因战乱长期下落不明。后在距岗头村四里处的水渠中找到光绪年间所立的曹彬故里碑,移居至岗头村东口(正南公路西侧)。此碑为汉白玉石料雕磨而成,盘龙碑首,长方开座,通高2.68米,宽0.7米,厚0.2米。额题“永垂不朽”四个篆字。正面楷书“宋武惠王曹彬故里”八个大字。上款书: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岁次丁酉仲春谷旦。下款是:曹氏合族敬立。落款“灵寿顺治丁酉武举江南泰兴营守图示邢标立石。一九八五年为该碑建立红砖碑楼加以保护,同年四月经灵寿县人民政府行文公布为“灵寿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。
  另一通康熙年间所立的 “宋武惠王曹彬故里碑”,于1998年出土于岗头村南街曹老先家,该碑为草白玉石料,长方石座,碑高1.63米,宽0.62米,厚0.17米,碑首左右角斜面,碑身已断为两截,正面楷书“宋武惠王曹彬故里”八个大字,上、下款已模糊不清。正面下半部有排列有序的楷书小字一片,均已模糊。现由曹氏后人曹同保保管。
  1986年4月6日,著名红学专家周汝昌专程来灵寿考察曹雪芹家世及其祖先曹彬故里,曾到碑前瞻仰凭吊,即兴赋诗一首:“岗头故里有碑存,一代元勋武惠君;灵寿宜修新县志,须知芹圃是文孙”,并说:“这是很有价值的文物,应加以保护。”少有异志的开国元勋。
  在北宋开国功臣当中有一位战功赫赫、威名响震的大将,他儒雅敦厚,谦虚谨慎,有儒将之誉,这便是被后人誉为北宋第一良将的曹彬。据《曹彬传列》记载,曹彬(931—999),字国华,宋朝灵寿人,北宋开国元勋。他少有异志。出生周岁时,他的父母把百种可以把玩的器物排列在席子上,然后观察他如何抓取,曹彬左手拿一兵器,右手取一礼器,然后又取一官印,对其他的东西不屑一顾,人们都感到惊异,认为他一是个异常孩子。曹彬少时喜习武功,长大成人后秉性淳厚,志气不凡。后汉乾祐二年(949年)未满18岁便做了成德军牙将,以谦恭尽职称颂于时。节度使武行德就看出他与众不同,称赞曹彬:“远大器,非常流也”。
  赵匡胤建宋后,他深得大宋三朝的信赖,曾随宋太祖用兵后蜀、南唐、北汉和辽国,战功卓著。先后被封为鲁王,任职都监、枢密使,果然成为位兼将相的开国元勋。
  仁厚亲民的将军。
  曹彬处事淳厚谨慎,对同僚朝士彬彬有礼,深得士大夫的欢迎和赞赏。他虽然贵为皇亲国戚、位兼将相高官,却忠诚事君,仁爱亲民,宽以待人。据《曹彬列传》记载:曹彬在路上即使遇到士大夫的车子,也要让自己的车马避路让行。他从不直呼手下官吏的名字,表示对他们的尊重。每当有禀告事情的,即使是无名小吏,他都要整衣戴冠后才接见。对于自己的僚属,他总是推己及人,宽宏大度。曹彬在徐州为官时,有一吏员犯罪,应处以杖刑,但曹彬却要缓刑一年后才杖罚他,人们都不知道原因。曹彬说:“我听说此人新婚,如果马上杖罚,他的父母必然以为是儿媳妇带来的不吉利,从而会日夜招致鞭打责骂她,使其难以自存。我拖延杖罚那个官员,于法也并不妨碍” 。
  在攻克成都之时,有些军士侵犯妇女,曹彬下令把这些妇女集中到一个地方,供应食物,并向兵士说:这些妇女是要献给朝廷的,不可侵犯,并派人严加保护。等局势较稳定后,曹彬立刻把这些女子全数送还她们父母。
  曹彬对于功名并不苛求,但是最终却升到了宰相。他曾说:“人生何必做使相,好官也不过多得些钱罢了”。曹彬虽然身居高位,却为人谦和,两袖清风,从不居功自傲。显德五年,出使到吴越,使命完毕就立即还朝,私人赠送的见面礼物,一件也没接受。吴越人划着小快船追上送给他,推让再四,曹彬仍不接受,过了一会儿曹彬才说:“我如过再拒绝他们,那就是近于沽名钓誉了啊。”于是,把那些礼物接受下来,逐一登记造册,回来之后全部送给了官府。周世宗强行还给他,曹彬才拜赐,又全部分给了亲朋旧友们,自己不留一钱。乾德二年(964年)冬曹彬平定蜀乱,当时多数将领掳掠了女子和财物,曹彬却“伐二国,秋毫无所取”,袋子中只有图书、衣物而已。
  曹彬为人低调、衣着朴素。他离开朝廷出任晋州兵马都监时,有一天曹彬与主将及宾客们环坐于野外,正好邻道的守将派使者送信件来到,使者原先不认识曹彬,暗中问别人道:“谁是曹监军?”有人指着曹彬给他看,使者以为是哄骗自己,笑着道:“哪里有国戚近臣穿绨袍、坐朴素胡床的事呢?”审视半天后才相信。之后,曹彬又升任引进使。
  战场装病的武臣。
  在征蜀战役中,曹彬为都监,但攻蜀时,曹彬根本无法真正监督大将王全斌的行为,最后终于惹起了蜀人大举抗暴的风波。虽然劝不动其他的将领,但曹彬仍严谨地约束自己的军队,收敛怨愤,放下屠刀。最后终于平定了蜀乱,敌城守兵纷纷迎降,他所到之处,当地人民心悦诚服。受到宋太祖的褒奖。
 开宝七年(975年),曹彬奉诏统兵十万伐南唐(即南京),后主李煜危急,遣其臣徐铉请求宋朝暂缓攻打,宋帝赵匡胤下令让曹彬继续攻城。曹彬希望李煜降服,就放缓进攻节奏,并派人告诉李煜说:“事情已经到了如此地步,可怜的是城里的南京百姓,如果能归降,这才是上策”,但李煜并未采纳。南京城即将被攻克时,曹彬忽然称病不管事,许多将领都来探视病情。曹彬说:“我的病不是药物能治好的,只需各位真心实意发誓,在攻下城池的那一天,不乱杀一人,那么我的病就自然好了。”众将领应承,一起焚香发誓。次日曹彬攻下城池,李煜奉表降宋。避免了一场血战。其实曹彬生病是假,意在制止众将不屠城。南京人感恩于曹彬“攻南唐而不妄杀一人”的仁义之举,分别为曹彬在南京聚宝门、江宁社坛和鸡鸣山建立了曹王庙,供后人祭奠,乾隆皇帝南巡到江宁时,曾多次遣官祭拜并赐曹王庙“仁者有勇”匾额。
  为将五代的族门
  灵寿县岗头村是宋武惠王曹彬故里,我国曹氏聚居地之一。据《宋史》记载,曹彬,真定(河北灵寿)人,北宋开国元勋。历任后汉、后周将领,北宋时统军伐西蜀、克南唐、攻北汉,辅佐宋太祖定天下,立下了汗马功劳,封鲁国公,任职都监、枢密使,在北宋三朝均身居宰相高位。咸平二年(999年)曹彬病逝后,皇上亲临恸哭吊祭,赠中书令、济阳君王,谥武惠,配飨太祖庙庭,后又追封韩王,妻高氏赠韩国夫人,享年68岁。曹彬死后被其子璨、玮迎葬于汜水(郑州市)曹家坡。同时在巩义市东赵普墓旁以及永城市大营村修建了墓冢。
  曹彬一族门风纯朴、讲究子孙多方面的修养,因而为官为儒者层出不穷,共有10余人成为宋朝的文臣武将并受到了封赏。据《曹武惠王彬行状》记载:曹彬有七子十三孙皆为文臣武将,其中七子璨、珝、玮、玹、玘、珣、琮多为将帅良才,惟有玘为文官,其余六子皆为武臣;曹璨和曹玮都曾作过真宗时期的宰相,曹彬的孙女还作了宋仁宗的皇后。曹彬一门为将五代,数代统军,可谓与北宋王朝相始终。
 北宋末靖康元年(公元1126年)金人南侵,攻破宋都汴京,北宋灭亡。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(今河南商丘) 即位,建立南宋,迁都于临安(今杭州)。真定(灵寿)北宋开国宰相曹彬的四支十八房子孙也随南宋王朝南迁,散居在湖北、河南、江苏等80余县达百万人之多,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。其中彬五子玘(即曹皇后之父)乔迁河北宁晋,今已繁衍至28代。第三子玮的后裔曹孝庆(江西隆兴知府)卜居于府东南的武阳渡。孝庆之孙端明、端广在明永乐初大移民中渡江北上,落籍于河北丰润县。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、世界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—曹雪芹便是丰润曹端广的后代、曹彬第17代传人。
  名著史册的曹皇后
  据史料记载,曹氏(1016-1070),真定(河北灵寿县)人。宋武惠王曹彬的孙女。她出身将门,熟读经史, 品貌双全,光彩照人,练就一手好字。公元1033年入宫,景祜元年(1034年)九月18岁时册封为宋仁宗赵祯的皇后(即慈圣光献皇后)。她亲事农桑女红,体会稼穑之艰难,辅政划策,勤谨清俭,处乱不惊,深受仁宗的喜爱。以贤能名著史册,历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,
  庆历八年(1048)正月,江宁府(今南京) 卫卒作乱,曹皇后在后宫闭阁掩藏皇帝后,急呼都知王守忠引兵救驾。皇后揣度贼兵必然纵火,便暗中派人泼水浇灭。并亲自为所遣的宦官、侍者剪去他们的头发,作为明日行赏的凭据,因此这些人都拼死灭火救驾,杀退了叛逆者。曹皇后临危不惧,应变有方,指挥若定,不愧为将门之后,仁宗大为佩服。
  公元1O63年三月仁宗驾崩后,曹皇后将诸门钥匙全部敛收,宣宰相韩琦入朝奉皇太子赵曙(英宗)即位,尊曹皇后为皇太后。 英宗即位不久生病,无法料理朝政。皇太后于东门内小殿垂帘听政。英宗病情好转后,曹太后即撤帘归政。 公元1067年,英宗病逝,其长子赵顼(神宗)即位,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。她反对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,认为“祖宗法度不宜轻改”,但神宗没有采纳。公元1079年,苏东坡因“乌台诗案”下狱后,曹太后出面为他求情才免于一死。同年冬,曹太后病逝,终年六十四岁。谥号为“慈圣光献皇后”,葬永昭陵。
  曹玘之子曹佾因姐姐被策封为皇后而称为曹国舅,此人不恋富贵,在吕洞宾的点化下,修道升仙,成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。
  曹彬精神古今传颂
  曹彬一生戎马战场,战功卓著,为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杰出贡献。他生存在行伍里,厮杀于战阵中,却为将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,谦虚和逊,气质淳厚;他位兼将相,在武将里是位文官,在文官里是位武臣,却“不以等威自异”,不以富贵骄人,唯以谦恭自处,让朝臣敬重,士众畏服,实在难能可贵。《宋史·曹彬列传》对曹彬的评价是:“仁恕清慎,能保功名,守法度,唯彬为宋良将第一”。
  曹彬是灵寿的“历史荣耀”,他的历史功迹在《宋史》中均有记载。其中“曹彬清廉”、“曹彬仁爱”、“曹彬让路”、“曹彬装病”、“曹彬缓刑”等故事至今为世人传颂,并收入高中课本作为教育学生的经典教材,在中国古今史上具有重要影响。他的言行以及温良忠厚的为官之道和治军方略,至今成为后人为人处世的典范,在倡导科学发展、廉洁勤政的今天,曹彬精神仍具有研究、学习和借鉴价值。